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26 18:43: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

  部分实验用品可由学生来提供,如醋、牛奶等,醋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提供,牛奶则可以使用学生的课间餐,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有学生会问:“为什么说水是无味的呢?而我喝有些泉水时会感到是甜的。”这就需要教师有一个提前准备,有可能的话准备一个简单的蒸馏水实验,模拟自然水的形成,让学生明白,泉水中的甜味并不是水本来的味道,而是其中有矿物质的原因。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我在设计《水》一课时始终围绕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这一中心,设计各种环节。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要想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首先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感兴趣,于是在上《水》一课时,我给每行各准备了一个触摸袋并给它起了给神秘的名字——魔术袋,(触摸袋里面装有:水、石头、海绵、空气、玻璃球、圆片、泡漠球、木头等等)然后让学生摸一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因为袋子是用布做的,看不到里面的`是什么东西,只能用手去感觉,所以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

  用手摸过之后,有的学生说里面可能装的是水,有的学生说装的是石头,因为他摸到的东西非常硬,还有的学生说里面装的是海绵等等。看到学生们兴趣高涨,我紧接着说:“确实袋子里面装的是水,可是为什么你说它是水呢?你能告诉你是根据什么理由确定那是水的吗?”学生自信的答到:“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组织一次找水的活动”紧接着,学生讨论了怎样判断它是水的理由,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讨论。俗话说:“放开的羊吃得饱吃的好”,在自主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中,“放”可以作为有效的策略之一。要想学生能够主动去研究,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把握一个“度”,因此,在学生自己研究的环节,我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将理由说出来,再在小组内讨论他推断的依据。毕竟,不同的学生她推断的依据不同。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汇报环节,我也做到了让学生的主动意识尽可能发挥,让他们像小老师一样到前边来汇报,汇报时要求学生汇报完,其他学生再补充,这样既给了汇报人充分表达的机会,也不失其他人的想法。

  当然在后面的填写网状图时,我发现孩子们由于语文学习基础的不牢固或者说孩子对字词的理解还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所以在一开始填写水以那些形态存在时,他们就不注意理解题目的意思,看到课文中提示了冰和淡水,很多孩子就信口开河说河水、海水、江水、地下水、咸水等等答案都出来了,当然在我后面的引导时,对存在形式这个词的解释也不是十分准确,使得不少学生还不是很理解这个存在所指的范畴。

  当然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光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且也要注意课下的延续。我在课的最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想一想,看一看人们利用水可以做哪些事情?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记录的内容多。同时,让孩子设计一条节约用水的标语或者口号,让孩子了解水这个于这样做也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

  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

  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3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物的文章,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准确地用词、生动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颜色、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本课在本组中是精读课文,而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作文材料。这就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为三大段分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本节课我带领学生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体会了作者描写这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和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课中我抓住“多、变”的特点,根据聋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找一找等活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在分析、对比句子的异同中,加深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句子好在哪儿,有效地为突破难点。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具体进行教学的: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四)、加强练习,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1、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一学生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一学生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另一学生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应。”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3、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

  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还有的说“白茫茫”、“灰蒙蒙”等,当学生说到“白茫茫”、“灰蒙蒙”两词时,我告诉学生,这两个词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不相符。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

  4、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一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学生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这些练习,学生却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还在课文结束后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项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欲望不止。火烧云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很少有学生留心去观察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火烧云的相关知识知道的较少,因此引入课外资源很有必要。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火烧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视频录象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火烧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课后可以搜集火烧云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处:

  一、复习阶段我让学生说说每个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难度,学生没能回答出来。这就让我感到问题的提出要有阶梯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是比较重要的。

  二、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让听课的老师和我也感觉得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

  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学还应该深入一些。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4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5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乌塔》一课。小姑娘乌塔的行为不但对于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震撼,对于我来说也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到欧洲去旅行,真让人佩服。

  孩子们羡慕乌塔,对乌塔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仅是因为乌塔的勇敢,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更重要的是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三年时间的准备,事先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并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连旅费都是自己打工挣的,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习,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为此我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的做法和说法你赞同吗?接着我让学生立足课文语言,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学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正方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很自觉地引用前几天下的第一场雪,孩子们从玩雪,看雪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种快乐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图片都无法让人获取这种感受和快乐的'体验。同样,外出旅游,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长自己的阅历,还是丰富自己的经验的有效途径。积累了经验,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反方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担心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也谈到了电视、书本也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到底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并提醒孩子们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6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4种奇石。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对在校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地强化学生感知,努力学懂这篇课文。

  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观海”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想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峰间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注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是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品味奇石的基础上,增加看图联想,给其他怪石起名字,写“奇石”这一环节,学生在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语言积累,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如: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这一环节也使学生他们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现在,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7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本册教材第105页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这些现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用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戏活动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现象。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

  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三、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心情愉快。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他们的合作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心情愉快,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四、组织调控不到位

  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还可以紧凑些、如果能把更多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将会更为科学合理。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8

  文中母亲自己重病缠身却隐瞒病情,无微不至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用深深的爱温暖儿子绝望的心,用深深的嘱托帮儿子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我也是母亲,我能体会当母亲应对这残酷的事实,心里是如何的疼痛。可不管命运是如何的曲折,还是要勇敢地应对生活。文中作者透过细节细写,往往就是那么几个小小的字眼儿,却触动了我们情感深处最脆弱的那根弦。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让学生在读中受感染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饱含深情。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对史铁生以及和他的母亲的经历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读的时候就很安静,我让他们能有感情地阅读,说明他们看懂了别人的苦难。情感铺垫之后,我继续情感的感染,我慢慢地、带着深厚地情感读了这篇课文,这时课堂上,学生听得很专注。在我营造的这样的课堂气氛之中,我和学生开始了交流,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读。

  2.让学生在说中得感悟

  开始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划出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句或段,并要小组间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汇报:有的学生说最喜欢第一自然段,因为“我”因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对一切完美的东西都失去信心,砸东西,但是妈妈却忍受了这一切,她不但没有怪“我”还等“我”恢复时说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那里写出妈妈再一次的要带“我”去北海看花,几乎是在央求“我”,妈妈之所以央求“我”是为了让“我”开心呀!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妈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我明白妈妈的话,懂得珍惜生命和妹妹一齐应对生活的困难,勇敢的活下去。也有的`同学说,喜欢文中的五、六两个自然段,因为那里讲了“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说明妈妈有病,且因为过度的操劳,病已十分严重了,却还是不告诉儿女,这不都是为了我们儿女吗?还有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也正体现妈妈在生命垂危时还挂念着自己的儿女该怎样办,根本都没思考自己,这就是母爱,无私而又伟大的爱。在此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都说出来。

  3.让学生在思中受熏陶

  最后一段话学生理解很深刻。我让学生先读,看看能想到什么,学生说到作者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提问:“我为什么此刻懂得了母亲的话?我是怎样懂得的?”我引导学生再读此段联系前句体会,有了效果。有学生说:“菊花开得那么生机勃勃,母亲想让我看到菊花也能燃起生活的期望。”还有学生说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都能开得那么绚烂,母亲也想让儿子明白我们人也多种多样,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说得太好了,说实话我都没想到这儿。我又提问:“文中最后一个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有哪些意思没有表达出来而用省略号代替了?把你想到的写在省略号的地方.”学生陷入沉思,里面有对母亲的思念、愧疚之情。

  当然,教学中某些地方还存有不足,如对母爱的感受,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却不能概括时,教师的引导还不够,没有善于捕捉学生的语言来追问,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随机应变,循循善诱,以到达更好的效果。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9

  1、兴趣引领课堂

  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善于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学习的过程才会变得轻松而快乐,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堂课我把学生熟悉且喜欢的动画片的人物阿凡提作为主线,如“品尝”阿的特产,接受阿的考试,聆听阿的小曲儿,唱阿的歌曲等等,阿的机智幽默的形象像烙印一样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2、活动丰富课堂

  在教学中来,我用各种手段丰富教材的内容,让孩子们在玩中乐、动中学。如寻找小曲儿中的“水果节奏”,让孩子们边聆听,边思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起来就会很轻松。另外,我还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如这节课就将音乐与社会,舞蹈融为一体,唱歌,跳舞,知民族事,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能在课堂中自主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故事生动感人。在还没有上《菩萨兵》这课前,我真有点儿担心,因为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课文吗?为了上好这课,我大量地查阅了相关资料。在教学时,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的教学:

  一、注意背景资料的补充

  在第一课时时,我给学生补充了些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红军会到藏民居住地区去,以及他们长征途中是如何的艰辛。这能帮助学生对“红军”的形象有个大致的把握,也为学生理解红军与藏帮之间之所以能建立这种“鱼水情”做下铺垫。

  二、注意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在这篇课文中,朱德总司令的话语是教学的重点,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自己说说体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体性。而他说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更是重中之重。只要能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补充藏民的生活信仰

  藏民大多数是信佛的,菩萨是救苦救难,所以菩萨在藏民心中有着很神圣的地位,藏民把红军比作他们最崇敬的人,这是对红军最高的评价。补充了这些内容,学生理解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更会水到渠成。

  四、与现实相联系

  我将红军这种一心为民的形象与当代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系在一起,这更是与“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相呼应。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红军为民着想的这条主线的体现得不是很明晰,我太注重点的把握了,从而忽视了整体性的东西。

 二、对学生的一些回答缺乏评价性的语文。

  三、作业设计不周详。我的有个作业是: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让学生代他们写信。但在做这个作业之前应该教学时有所铺垫,比如可以让学生们说说当藏胞看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院子和整治得平平整整的土地时会对红军说些什么,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会比较顺手了。

  四、板书设计应更清晰明了,能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1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现就反思与大家商讨。

  一、教学中我利用课文题目中的“地球”一词组织教学,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让学生自主读书、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与文本对话的空间。特别是联系地球四季图片让学生说一句话,更是尊重了学生独特理解。

  二、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地球的可爱及与人类的关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见的地球图片,特别我用了几幅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来观察、谈话,特别最后让学生合作编成一首赞美地球的小诗,有效的解决的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对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紧紧围绕课前设计的三个活动展开教学,其中又以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爬行动物、鸟类的生殖特点引出哺乳动物与之生殖的不同——胎生哺乳,再让学生说出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都是为下一个环节——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打下伏笔。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中,我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观察、对比,由外而内、由整体到局部探究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环节中还注重到知识的进一步整合,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观察、提问、阅读教材、教师小结让学生理解哺乳动物的.这些主要特征对哺乳动物生存的重要性;哺乳动物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辩证的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本课在教学中也有一些自己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改进的地方。一是教学语言要进一步精炼达意,避免无谓的重复,避免一些“口头禅”。二是课堂提问的问题要力求循序渐进。对于过于简单的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问题不如不问。太难的问题要设好台阶一步步来。三是讲的还是有点太多,学生思考作业的时间少了一些。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3

  在歌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展开想象做律动,但学生们都表现的过于拘谨,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由于我过多的注重于在语言上的引导,而忽略了用我自己的肢体语言去带动他们,动作的编排上也较为单一。孙丹老师也提到,我在语言引导的过程中,一直在强调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除了手,我们还可以通过用脚、肢体来表现歌曲内容、体现歌曲情绪。在以后的律动教学中,我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展现自己,并在平常的教学中,更多的'渗入一些基础的舞蹈律动。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同学们欣赏了舞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整个欣赏过程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如果引导学生去发现舞蹈中的特色舞蹈动作,并让学生自己模仿,我想这样他们会对音乐舞蹈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当然在这堂课中还是有很多其他不足之处,比如对课程内容的安排、时间的掌控还不够精准。个别教学环节内容较为单调,教学形式也比较传统和单一,音乐教学不比其他主科课程,孩子是无意识地在学习,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像斯娟老师说的,让孩子在“动中听、动中做、动中学”。我也会把这个理念贯彻到我今后的教学中,摆正我的观念,把新颖的、有趣的音乐课带给我的学生。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4

  (一)教师引导的太多课上我充满激情,每个环节的导语都想的很好,把课文也连贯的讲了下来,可是我发现,我的激情背后却是孩子们的木讷,他们没有真正的走入到课文的具体情境中去,没有走入到西西的内心。师傅在评课时,说要做“唐僧”似的班主任,说实话,我之前还真没听过,于是,就上网查阅了资料。做一个“唐僧”似的班主任,就是要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遇到问题踢给学生,让他们想办法,抓住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班级服务,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们:向前、向前、再向前。

  这不正符合了现在教育观念,教师应该是引导者,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指明方向。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可是由于前面的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学生开始写诗时离下课时间仅剩下了五分钟,更别提在读或修改了。老师们说,当时学生即使没写完也应该找个学生来读一读,没写完说完也成,说实话这个念头当时真的`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只是没有实施。如果在正规的比赛当中,这算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一句话说的好,一位好的教师不是背教案,而是能抓住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能完全的掌握课堂,睿智的处理课堂上突发的状况,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急需培养的。

  一节课从准备到结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不断的进步。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5

  《大钟和小钟》一课是人教版二年级的内容,这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F大调,四二拍。作曲家用简单的节奏和简洁的音符生动地表现了钟表“当当”的摆动声和小钟“滴滴答答”走动的声音。大钟和小钟的音乐形象在歌曲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先是小钟、大钟分别歌唱,再由小钟和大钟一起合唱。自9月音乐教材全面改版之后,合唱教学已经深入到低年级唱歌教学当中,合唱教学从小抓起已经成为音乐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发展趋势,但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合唱对于小学生较难,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更难,能把各声部音程唱准确,唱得和谐统一极为不容易。而这首歌曲的编排恰恰为孩子们学习合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歌词简洁明了又生动形象,便于记忆,是一首优秀的儿童合唱入门歌曲。

  本课属于“唱歌课型”中的合唱学习领域。强调感受体验,和谐统一;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6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和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3的倍数特征。

  但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按照我想的思路去进行,一个学生在我没有预想的前提下说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所以我准备让四人小组去合作交流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也没有进行。只是让学生两人去再说一说刚才那个学生的发现,加以理解,巩固。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以下方面做得不好:

  1、备课不充分。自己在备课时没有好好的去备学生,没有做好多方面的预设;

  2、在观察百数表到后面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都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老师不要着急,学生能说出的尽量让学生说,多放手,相信学生。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7

  这是一首著名的维吾尔族民歌曲调,原民歌是一首情歌《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编者根据维吾尔族的民间故事重新填词,使这首情歌变成了充满童趣、诙谐幽默的维吾尔族儿童歌曲。全曲分为六个乐句,由徵调式交替至宫调式,再回到徵调式,是典型的民族交替调式,曲式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歌曲旋律诙谐轻快,歌词生动有趣,叙述了维吾尔族民间传说中“阿凡提倒骑毛驴”的故事,词曲结合浑然一体,富有律动感和表演性。

  这首歌曲节奏规整、有动感,但歌曲节奏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且结合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音乐律动活动,以此来感受音乐的恒拍和典型节奏。从课堂效果来看,“看图猜谜”的导入环节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环节的音乐性可能还需加强。在新授的教学环节中,有一个问题是被自己忽略了的,就是休止符的演唱效果不突出,孩子们习惯性的连唱,在授课的过程中虽然自己即时修正了,但效果却还不如意。课后反思这一环节,其实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去引导学生,比如单独请学生演唱、又或者请小组示范等,或许这样比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单一的强调效果要好得多。整堂课下来,感觉孩子们的'学习主体性还不够突出,这也是自己的引导还不够,在教唱的部分,若能配合乐曲加入更多的肢体动作,相信孩子们对歌曲的感受力、表演欲会要更强一些。如此一来,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在最后的小组展示中,自己的目标未能完全达成,孩子们分角色演唱,但表演性不强,仅仅是能按角色演唱出来,却缺乏了律动感,这也是自己平时在授课中需要多加努力的方向,其实孩子们的表现力是有的,他们需要被好好引导、激发出来。

  通过这堂展示课,我认识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真切地体会到自己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好好学习,因为本身是学习的民族乐器,所以钢琴的演奏的技能还需好好加强。上课的经验也需要多加积累。平时一定要多向同事好好请教,勤学勤问,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音乐教师!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8

  本课我主要通过体验学习和律动教学让学生感受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速度特点、以及“7”的音高唱名手势。

  在这堂课上,我先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让阿凡提正义勇敢的形象深入同学们的内心。再创设情景教学模仿阿凡提来到班级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拓展延伸部分,学生欣赏了一段优美的维吾尔族舞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在欢送阿凡提快乐的'歌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我认为这节课中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对于节奏的概念不够清晰。在导入的部分,我引导学生用一段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向阿凡提问好,并通过“跑、走、爬”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形象的区分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然而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黄晓阳老师也提出,一次性的向学生灌输太多的知识,会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混乱,对于十六分音符节奏的教学,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在拍打节奏时,我采用的是几个音符拍几次手的方法,老师也提出,直接采用2/4拍的节奏特点来打拍子,学生对节奏的速度特点会更加明确。这个环节的失误也导致了后面朗读歌词和歌曲演唱的时候出现节奏错误和歌声不整齐的现象。在以后节奏型的教学中,我也会改进我的教学方法,可采用读一句节奏型带一句歌词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节奏的同时学以致用,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19

  这篇文章,我觉得优点在于: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具体体现在《逍遥游》一课中也是如此。虽然课文中用了大量的寓言和神话故事来体现作者思想,但仍然比较隐晦含蓄。对此,我采用了先入为主的`方式,先讲了两个庄子的故事,以便让学生对庄子有大致了解,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主旨句,由果溯因去把握文中寓言和神话,将难度变小了。

  另外,课文篇幅较长,难度较大,文言色彩浓厚,正常情况下需要两个课时完成的,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有按部就班去疏通课文,然后分析课文,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文意,把握材料的基础上疏通字词,也同样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庄子思想的作用,这一环节从思想上对学生作出了正确引导,对他们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指导作用。也达到了教学上的情感德育目标。

  不足的地方在于:学生朗读课文和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有时自己还包办代替,没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另外,由于时间的限制,我没能给学生拓展庄子的思想和故事,从而学生对庄子的了解可能不够到位,关于课文中的文言现象也没时间总结,这些我都打算放在第二课时再带领学生进行巩固和落实。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0

  本课可依据课标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上,教师在课前要深入学生中间,调查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加以剖析。课堂上要积极开展小组交流、合作探究,采用活动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讨论等方法与教师的讲授、点拨、解惑相结合,既突出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的理念,又突出道德学习中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思品学科为社会现实服务的特点。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1

  六年级第二单元教唱的泰国歌曲《故乡恋情》是一首具有异国风情的歌曲,歌曲就像一幅淡雅而略带朦胧的山水画,表达了远方游子对故乡的绵绵思绪,以及对故乡激情、奔放、真挚、深情的呼唤与倾诉。虽然歌曲比较深情,但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动人心弦,尤其是切分节奏的使用给歌曲增加了独特的轻快感,具有舞蹈的韵律。

  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有一个班级学生独特的表现给歌曲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事情是这样的:

  一、案例缘起:

  周一的音乐课上,我播放歌曲《故乡恋情》的录音让学生欣赏,以便他们熟悉歌曲,为下面的教唱歌曲作准备。音乐声中,像以往一样,孩子在静静的欣赏,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突然,“恰恰恰”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在我们的耳朵里。是谁?我张望了一下全班,没有发现目标。当第二段歌曲响起,这个声音又来了,而且不是一个学生了,又增加了几个学生的声音。我仔细听了听,看了看,原来是后面的几个调皮的大男生。哼,他们老是这样,唯恐班级不乱,喜欢出一些新花样来捣乱课堂。不和谐的声音刺激着我的耳膜,我心里不禁冒出火来。我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意思是警告他们马上安静。不知道他们是没有看见还是不领会我的意思,声音还是没有停止,而且,引得其他学生也逐渐地加入。是马上制止他们还是随他们。要是制止他们,就要停下课来,这样课堂教学过程就又要打乱了,而且扰断其他学生思考思路。看来,不行。我边思考边又细细听了听。咦,他们也不是毫无规则的在乱发声音,而是在第一、二乐段的每一句后面加入了“恰恰恰”三个字,就像是多了个第二声部的伴唱一样。欣赏完毕,我问刚才几个男生:“你们为什么要加入‘恰恰恰’这三个字呢?”一生回答:“我觉得在后面加入‘恰恰恰’好听,就像在跳舞啊。”另一生说:“我觉得这曲调像我在电视里看过的恰恰舞,听了想跳舞。”真的,我看了看歌曲的节奏,由于歌曲第一乐段每句前半拍的休止和切分节奏的使用,歌曲节奏变得轻快,活泼,充满了活力,具有恰恰舞的特点。孩子们的直觉感受到了歌曲的欢快,才情不自禁表现出来,这是他们内心真实的`反应啊,我怎么能制止呢。

  二、问题解决;

  于是在学会歌曲后,我就对学生说:“刚才欣赏时,老师听到你们加入的伴唱‘恰恰恰’很有特色,那我们一起来加入,在第一段每一句后面加,试一试,好听不好听? ”看见我这么说,学生们开心极了,琴声响起,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唱起来了。一遍下来,有的学生皱着眉头说:“老师,难听死了。”有的说:“他们唱得这么响,一点都不和谐。”“是啊,怎么会这样子,那应该怎么唱才好听呢?”我顺势引导他们说。一生说:“我觉得‘恰恰恰’这个伴唱的人不能太多,应该选一组或几个,人多了就容易乱。”另一生说:“唱时,力度应该用弱,不要太强,而且要整齐。”“还要与下面的乐句连接住,不要脱拍。”有人补充。“还要轻快,干脆,有弹性。”在学生们自己的调节下,我们练习了一遍又一遍,慢慢的。不和谐的声音少了,声音整齐了,配合默契了。在优美的歌声中,一部分孩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用‘恰恰恰’的节奏进行伴唱,歌曲显得更加动听,活泼了。这时,整个课堂充满了和谐的气氛,大家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

  三、反思感悟:

  1、音乐课是一门实施美育的学科,并不在乎学生需要掌握多少音乐知识,更应该关注的是有没有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发展,有没有把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导出来。正如《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的: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2、课堂中,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早已设计的环节教学,为了抢时间保证教案的实现,小心甚至“果断”的回避课堂中的矛盾,绝对禁止学生的“节外生枝”,那这种无缺憾的课堂教学,在看似缜密的安排中,却忽略了教学的真义—— “以学生为主体”,失去了根据学情来因势利导作现场处理的灵活,掩盖了学习过程中应有的矛盾和思维碰撞,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来也许可以异彩纷呈的课堂却只能是死水微澜。所以,课堂教学不在乎一堂课是否完整、精致,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学得是否真实、自然、有效。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是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

  3、就象鲁迅先生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教学中,我们要习惯于和孩子展开平等自由的对话,在对话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4、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知识观:“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学生不仅仅是教学对象,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资源。教学中要尽可能激活、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然后教师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并提供有益的帮助。使孩子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灵动。就如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所说:“当孩子的思维没有完全照着你的路子走时,请您允许他走。”唯此,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2

  首先,我在教学开始时,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一遍,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如,“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把描写桑娜、渔夫家里“穷”的语句画出来,把最能体现他们“穷”的词语圈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圈找、自主感悟以后,就进行全班汇报,补充,随即结合句子,指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写作方法,并及时进行阅读的指导,使学生的情感体会等到进一步的升华。接着,我设计了第二个主要的环节:他们虽然生活穷苦,但是他们的心却一点也不穷。让学生把能体现出桑娜、渔夫的善良、乐于助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句子、词语圈找出来,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通过全班的汇报、交流、补充,学生找出了描写桑娜、渔夫的语言、心里、动作、神态等的句子,我再次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其抒发的.桑娜、渔夫的美好品质。因为课后小练笔是续写《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第三个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对课文的结局进行大胆想象和创造。于是,我先举行《穷人》续写交流会,先让他们进行小组的交流,说说接下来的情节将会是怎样的。然后让他们继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下一段精彩而又富有个性的续写,全班交流。在学生的汇报中,我欣喜地发现原来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如此丰富,他们充满爱心,编写的结局迂回曲折、引人入胜。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3

  学习《语文百花园三》前,我们的微型课题“微课辅助教学的运用研究”刚刚从调查、准备进入实施阶段,家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刚刚全部完成注册,对“翻转课堂”不了解,观看“微课”操作不熟悉,观看率非常低,甚至还有家长代替播放孩子不观看的现象。

  学习《语文百花园三》时,我就想:课堂教学怎样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呢?如果还是像原来那样详细地讲,那它就没有起来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如果不再细致地讲,观看率那么低,学生没有掌握怎么办?突然,我看到了“我的采集本”部分,这部分介绍的是“五岳”的内容,作为一个积累学生只需要掌握“五岳”是哪几座山,大概在什么位置,在我们的作业中就有相关的比较基础的连线练习。在张校长录制的《语文百花园三》预习视频中,已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五座山分别属于哪岳,大概在哪个位置。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快速地说一说,然后就直接跳过了这一部分,重点告诉孩子: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

  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称华夏名山之首,有景观和文化双重意义。还补充了“三山五岳”的另“三山”——浙江雁荡山、江西庐山、安徽黄山以及“五岳”的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早已闻名于世界。还特别补充了“泰山封禅”和“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相关知识。学生对于书本之外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课外阅读广泛对于相关知识有一定涉猎的孩子觉得特别骄傲。

  我想,这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和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应该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在完成练习的时候,认真观看了视频的同学都很轻松地完成了连线练习,正确率也很高;可没有认真观看或者没有观看视频的同学就不清楚哪一岳是哪座山,还有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因为视频是家长帮助播放自己没有看的,根本就不知道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直到在同学的提醒下再次翻开语文书多读了几遍才知道应该怎么做。于是,我趁机在告诉孩子们“微课”也是一种学习,提前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觉得更扎实或者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补充学习,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我们在课堂上不会再过多的讲解,一定要重视每一课的提前学习,不然就会跟不上,像今天某同学那样。

  经过这件事过后,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按照要求较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学习中还存在过份依赖家长,如果家长不在或晚归就无法完成;观看了没有记录或者记录不完全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一一想办法解决。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4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一个是教师精简了3个不同方向的简笔画嘴巴作为示范,能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住|“大嘴怪”的“大嘴”,但在夸张上还不够深入挖掘;二是设计了一个情境,能让低年级学生马上进入教师预想的“助人为乐”的思想上去,避免学生给大嘴怪加上破坏、作恶等不良特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个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缺点与不足之处有:

  1.整节课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在其中加入小组学习,让学生会的自己解决,节约时间。

  2.课上应该再加些大嘴怪的.学生作业欣赏,不在多,是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避免最后作业千篇一律。

  3.课堂节奏掌握的还稍有欠缺,可以请学生摒弃铅笔,直接在作业纸上大胆的用勾线笔画出大嘴怪,或直接用颜色画出(前提是学生在平时课上习惯直接绘画)。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5

  《地图上的发现》一课重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

  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的阅读全过程。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大屏幕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另外,一节课的`信息交流毕竟有限,应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或找一些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和魏格纳的文章,也可以是关于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等等,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结合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学会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说说初秋时分,校园、田野、江南路旁的绿化带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并把自己说的或听到的写下来。以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对“观察”“发现”的认识,达到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乐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6

  《藏北草原》是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江山如画”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要求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藏北草原》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文章,作者从景和人两方面具体描写草原,向我们展现了藏北草原的美丽以及草原人的热情好客、美丽善良,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构建高效课堂,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应是名师工作室全体学员的不懈追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即是目标。所以,要以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通过课堂教学手段,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狂欢,成长的幸福,变苦学为乐学、肯学、会学、学会,教学本节课时,我在刘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教学,力求打造出精品课。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7

  拿破仑是历史最富传奇色彩也是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当教学完《法国大革命》这一课之后让我得到了一个机会:如何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回顾本节课,针对九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我设计了三大板块让学生认识拿破仑:(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二)拿破仑法典;(三)拿破仑战争。在每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能很好地获取有用信息。如:

  1、拿破仑为什么能够充当资产阶级及手中的“宝剑”?

  2、为什么拿破仑说:“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

  3、阅读相关拿破仑的材料,说说他早期战争胜利的奥秘及后来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在整个质疑学生的同时,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运用了讨论法,启发学生感悟拿破仑。

  一节课下来,当要求学生完成“如何评价拿破仑”。这一作业时,却发现了问题:学生们往往对拿破仑的军事成就津津有乐道,对拿破仑的评价也是心中自有一杆秤。但是,如何像历史学家一样,对拿破仑作“专业”的评价呢?经过反思,我就只挑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讲:

  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是时代的产儿。总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正确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引领或紧抓时代的主题。评价历史人物,就是要分析历史人物的言行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历史发展趋向所起的作用。在当时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法国的资本主义迫切需要一把“宝剑”。

  抓住这一主题,故而上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拿破仑为什么能够成为“宝剑”(即杰出的个人才能,深受启蒙思想启迪)?拿破仑如何像“宝剑”一样维护资产阶级利益(颁布法典,用法国革命的思想武装军队,传播法国革命的理想)?拿破仑这把“宝剑”如何又因为背叛法国革命的原则而锋芒不再?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明白,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然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历史活动自然会受到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的影响。但是经过教学却发现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误区正在于太感性,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初中生更是如此。

  具体到课文中的拿破仑,学生往往会将他的成功归结为他的天才。其实,这能部分解释拿破仑为何成功,却根本无法解释拿破仑为何失败。针对这个问题,我当时在课前或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些环节,如拿破仑的学生生涯卡片、拿破仑的名言、拿破仑对法典的评价资料、拿破仑的演讲影视资料等来凸现拿破仑的勤奋、坚强、博学、爱国、激情和远见,展示出历史发展的主动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但与此同时,我还应注意不能过分夸大这些因素的作用,而应该处处强调拿破仑与时代关系这个更为本质的问题。这样对这节课加以修缮,就使这节课更是既有血有肉,也有筋骨,骨肉相连,富有浓厚的历史气息。

  上完此课,既教会学生,又使自我受益匪浅。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8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学习古文,学生普遍感到很新鲜。但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一种好的“第一印象”?该让他们学到些什么呢?我首先在备课上下了一番功夫。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如,原版的《世说新语》,《古代汉语》书,并和同年级的老师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探讨,编写了一份具体详细的.教学预案。

  为了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帮助他们先弄清古文与现代文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文言文是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文是以双音节词。为此,我给同学们作了一个比较:我们现在说“祖父”是一个人,就是爷爷;但是古代说“祖父”就是爷爷和父亲两个人。我们现在说“妻子”是指一个人,在古代“妻子”就是指夫人和孩子。如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等。我让同学们回家去认真预习,借助语文教材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对这些进行单音节词进行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带着同学们读古文。我便示范,便告诉同学们:读古文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语速要慢。可让学生尝试了读第一遍后,发现学生是一字一停地读,没有古文的韵味。于是我又范读了一遍,再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的方法,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虽然所花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我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是越读越好,越读越有兴趣。读着读着,学生终于找到了读古文的感觉。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29

  今天,我成功的进行了这一课的教学,内心也随着故事的情节,显得尤为激动。我为祖国的成功而激动,更是为自己教学的成功而骄傲。

  这节课,不同于普通的一节语文课,因为这篇文章的选材与我们今天的事实有些小的脱节,原因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在我国首都北京成功的举办完了,而这篇文章的内容是让孩子们感受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时的情景,这为教学铺下了难度。要想带领孩子们跨越时空隧道,回到申办成功那一刻,需要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既能让孩子们进行时间的大转移,还得让他们体会到当时的热闹场景,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首先是巧妙的课堂导入,请同学说一说:“自己做什么事情成功了,成功以后的感觉如何?”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孩子们的话题打开了,有的说:“我自己做个小风车成功了,我很高兴”。有的说:“经过我自己的努力,期末考了100分我很激动。”还有的说:“我得到奖状时,我很开心。”紧接着我就出示了一张申办奥运会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畅谈,就这样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学生不由自主地被我的导语吸引到课堂中,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以读为本,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放在首位,让学生把课文从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们的快乐、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我还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假如当时你就在人群中,你会高呼什么?有什么表现?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注重课内外教学的延伸

  让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还要拓宽学生的眼界,注重课内的积累和课外的.拓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目光牵引到课外。让他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因此,课后我又让学生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奥运会和有关北京的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为了让这节课上得更加完美,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课件,如在开始部分,出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讲话,就会更能把学生引领到当时的情景中来。还有文章结尾部分的课件能多出示几张奥运会上优秀运动员比赛时的场景会更好,今后在制作课件上还要多下些功夫,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30

  上完一节《法国大革命》,有一些感想:

  1.教材的变化:虽然都是新教材,但今年和去年的比少了很多内容:

  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从被删除。(原因?涉及到对雅各宾派的客观评价?还需加强认识。)

  2.对学生反馈的处理,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研究还应做的再细一些:学前注意了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从风光片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说达到了目的。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能够做到相互呼应,但是课上完之后每名同学具体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需求,我并不能确切的知道。所以还应让学生有一个自评:这节课我表现的怎么样?(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对老师的问题作了思考但未回答)从这节课我感受到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些什么?

  3.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教材内容的处理。本节课的重点是是学生对《人权宣言》内容的理解,和拿破仑战争的评价。而革命的过程又不得不说,如何使学生对革命的过程有所了解,又要节省时间,同时学生能够观察出大革命中三次人民起义所起的作用,在课堂处理中我先把大革命的过程给学生串了一遍,加进雅各宾派改革措施,之后让学生看材料“法国大革命大事年表”,思考:“每到革命的关键时刻,推动革命前进的是什么力量?你想到了什么?”显得很仓促,欲省反废。课后赵春兰老师提出用一张大事年表进行说明,我觉得说的很对。我的做法显得重复,仓促,而赵老师的处理简洁,一目了然,且时时能提醒学生大革命的进程,有整体感,所以在对原课件的演示文稿中进行改进。

  4.对《人权宣言》内容的处理。和学生逐条分析内容所体现的原则,有利于帮助学生的理解人权宣言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5.整节课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

  “假设你是路易十六,你会如何解决财政危机?”学生提出许多民主的做法,如改革等,讲课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历史阶段理解路易十六的'做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欧洲封建君主为什么组成发法联军?”用学生熟悉的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迁移理解欧洲封建君主组成反法联军的原因。

  6.对拿破仑帝国内容的处理,课程标准规定评价拿破仑,能初步做到学生结合史实一分为二的评价。现在觉得光让学生评价拿破仑战争,有失全面,应把拿破仑的内外政策综合归纳,(《拿破仑法典》对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作用应突出一些)得出结论,所以我最后一张演示文稿所出示的问题应让学生整体评价拿破仑,而不应仅局限在仅仅让学生评价拿破仑战争的性质。

  (这些现在的思考,演示文稿中并未体现出来,在这一点上,有待雕琢。)

  人总有对未知的恐惧与害怕,记得赵老师曾经讲过一个“穿过那扇门”的故事,一群犯人被圈在一起,等待审判,要求必须经过一扇门,有的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心情,走过那扇门,等待他的是自由。“必先熬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方增益其所不能。”大汗淋漓之后,曾经经历的很多事情和这件事,都告诉我坚强是通向胜利的唯一锁匙。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31

  在《火烧云》的教学过程中,我站在教师的立场,理应引导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产生了各种教学设想,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维活跃,情绪欢快的课堂气氛。为这一教学,我在课堂中安排了四项词语练习。

  一、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毛煜民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周逸伦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郑甜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应。”

  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二、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

  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三、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

  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还有的说“白茫茫”、“灰蒙蒙”等,当学生说到“白茫茫”、“灰蒙蒙”两词时,我告诉学生,这两个词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不相符。

  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

  四、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陈姝颖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苏周楠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

  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这些练习,学生却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还在课文结束后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项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3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课后,我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

  同时我还发现朗读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读得有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极有帮助,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

【阿凡提骑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的反思06-29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2

线上教学的教学反思01-05

童趣教学反思02-06

《小虾》教学反思01-29

石灰教学反思01-29

比的意义的教学反思 02-10

《故乡》教学反思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