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8 11:53: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复习旧知:

  1、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呢?邱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呢?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几位图形朋友,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教师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指名说一说。

  2、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学们说出老师手里拿的图形叫什么?(学生说出老师手里的图形的名字)。

  3、把这些图形拼、搭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体拼新的立体图形:

  1、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先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两个正方体,小朋友们想一想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邱老师要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快摆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学上来展示

  小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用其所长个同样的正方体我们拼成的都是一个长方体。

  2、用3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再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三个正方体,小朋友们动手拼拼看用同样的三个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谁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说一说你用两个什么图形有拼成了什么图形?

  师:还可以怎么样拼呢?谁还有不一样的拼法吗?

  师:刚才我们知道,两个或者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有事一个新的图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选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一拼,试一试,看看怎么样能拼出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3)学生活动:拼完了同桌相互检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体。

  (4)学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师:这样拼可以吗?你拿的也是这样的图形拼吗?

  (5)小结:看来,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呢?

  三、图形知识大挑战:

  师: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图形知识大挑战了,你敢挑战吗?每个图形后面都有一道题,你想挑战哪一个?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导名说一说。

  2、辨一辨:用3个正方体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状

  3、数一数: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4、试一试:刚才我们选择的都是正方体来拼图形,下面请组长从盒子中找出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我们拼拼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活动后指名介绍。)

  师:这样可以拼吗?你也来试一试。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也能拼成一个长方体横着或者竖着拼都可以。

  师:拼正方体也好,拼长方体也好,为什么你们都不选圆柱?(指名几个学生发表见解。)

  四、玩积木,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师:小朋友我们终于来图形乐园超过好玩的积木天地了,图形朋友邀请我们搭积木了,我们桌子上的盒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先请大家都不要动身体坐直,看清楚游戏规则再开始好吗?今天我们进行搭积木游戏,名字叫《看谁搭得又稳又高》。身体坐直告诉老师你准备好了没有?

  (1)明确任务:出示游戏规则: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师: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

  (2)讨论方法。

  师:在搭之前,小组里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搭可以又高又稳?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时指导。

  师:如果你们商量好了,就动手搭一搭,小组的的同学互相提建议。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及时指导:搭得既要又高又稳,球放哎哪里能放稳?

  引导发现:长方体竖起来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稳。

  (3)比较评价。

  师:小组里比一比谁搭得高?各小组都选出一名搭得高的,再比一比这几个同学搭得谁最高?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在一个组里不好比。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大方法呢?

  预设学生:

  1、在同一个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绳子来量一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追问:都是用这些积木,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搭得又高又稳的最佳方法。

  (4)播放图形电影世界。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图形电影,看到了很多立方体拼搭的美丽的图形,我们自己想不想也来用我们的`积木来试一试呢?看谁搭得最有创意?

  五、全课总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你们这次去图形乐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

  一、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平平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平平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图形的样子,你们在脑子里想一想这是什么图形?

  A:有一种图形正正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都一样.

  B:有一种图形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它特别淘气,不论怎么放它都会滚动.

  C:有一种图形,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它不是每个面都一样,但是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D:有一种图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圆的平面,站的很稳, 躺着能滚.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出示课件"小狗图"这幅图上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呢?

  2.游戏3:让学生蒙上眼睛随便拿一个立体图形摸一摸,再说出拿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用它们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回去好好观察看看美丽的生活中哪里还有它们的存在我们下节课说.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也有可能分成两类。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这两种分法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后,再引导分成一类的小朋友看看还能不能再分?)

  3、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a、刚才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现在,请听要求,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拿出一个物体,先仔细地看一看,它长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想好了说给同学听一听。

  b、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

  学生可能有:这些物体都是圆圆的,摸上去光光的,没有角的,就像一个球。

  长长的,有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四四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有点长,有点胖,摸起来滑滑的,两头都是圆的等。

  4、想一想。

  给每一类物体取个名字。学生说说,根据学生取名情况,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5、看谁拿得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A、老师说名称,小朋友在桌上拿出相应的物体,把它举起来。

  B、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我们变换过来,我拿出一种物体,请你们说名称好吗?

  6、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

  小朋友表现真棒,这么快就能认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了。现在请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形状的?

  师在讲台桌下摸模型,并说出特征。

  (1)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2)长长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3)圆溜溜的,光光的,滑滑的(4)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

  四、举例。

  1、在我们生活中,圆柱体到处可见,看一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致,哪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在生活中看见哪些物体?

  3小结: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形状的物体。

  五、巩固。

  1、游戏“看谁摸得准”。

  a、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闭上眼睛。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形状,另一个小朋友当评委,看看他们摸对了吗?

  b、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想玩吧!赶紧照他们的样儿,玩一玩吧!

  2、整理。

  3、认识图形。

  a、 刚才,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不但能看,而且不看也能摸对物体。哪你知道画在纸上的会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立体图形,学生说出形状。贴在黑板上。

  b、出示课件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4、“分分”、“数数”。

  师:我们一年级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用你们刚才玩的物体搭了一个模型,是什么呢?(屏幕同步出示)这只小狗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课件显示它的解体)问:一共用了几个物体?每个形状的物体又用了几个呢?

  5、找一找。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是这些形状的物体拼成的。现在老师先要带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找一找,看谁能找到数学知识?我们再到大街上去找一找,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些图形组成的物体吗?

  6、捏一捏。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吗?

  请你拿出手中的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吧!

  六、小结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我们充实了原义务教材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的内容,增加了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这一次将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结合起来进行编排,是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更好地认识几何形体。而且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我们把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并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形成清晰的表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

  1.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1)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特点。

  教科书第32页,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先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再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名称――教科书第33页,安排了两个做一做,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立体图形,并能进行表述(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2)教学建议。

  (2-1)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①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这里是学生学习几何概念的开始,认识每一个物体都应让学生摸一摸整体是什么样,局部是什么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老师的引导很重要,但学生的活动更重要。可以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感受物体的形状。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有的'老师设计了多个层次的活动,有睁着眼睛摸说特征,有闭上眼睛想图形并用手势表示,有睁着眼睛辨认物体,有闭上眼睛摸辨认物体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体的形状。

  ②而且在描述几何形体的特点的时候,学生的语言是非常直观和形象的。比如“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球是圆乎乎的”。这样的描述就可以了,老师不必要求学生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③在教材中我们设计了大量的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的活动,老师们应充分利用。教科书33页第1题,我们设计了推一推、滚一滚、转一转、搭一搭等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各种物体的特征,如圆柱、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能在地面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搭物体时,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倒塌。在教学中老师们可以设计丰富的操作活动,第2题,是一个游戏。在学生已经充分感知了物体的特征并建立了几何形体的清晰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触摸在头脑中再现物体并根据已有几何形体的知识及表象进行辨认的一个活动。学生在听到几何形体的名称后,在头脑中就应有清晰、形象的表象,然后通过触摸在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某一形状的物体。学具、教具的选择很重要,摸的东西要在学生能够控制的范围内,要让学生能摸到整体,能摸到整体才能对物体有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学具应选择小一些的,能够让学生摸到全部,尤其是学生闭上眼睛后如果不能摸到物体的全部,是很难进行判断和辨认的。

  (2-2)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①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例如,有的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形状,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自己身边的物体(如牙膏盒、魔方、易拉罐、小皮球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

  ②在数学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后,有的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的老师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的应用。例如,在让学生感知球和圆柱的滚动的不同之后,提问:“足球做成圆柱状的好踢吗?汽车轮子为什么做成圆柱状的?如果做成球形的会怎么样?”学生在思考、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时,自然而然地应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1)认识平面图形的编排特点。

  同认识立体图形大致相同:教科书第34页,先利用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出平面图形,借助立体图形作为工具描画出平面图形――再分类整理,把相同形状的放在一起――抽象出其平面图形,给出几何名称――再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第2题),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平面图形,并能进行表述(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在教学中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同,老师应注意通过画画、涂色、拼摆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3.练习。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有涂色的,有找图形的个数的,有拼摆的,等等。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几何形体的知识,我就不一一细说了,只有一道题要说一下。

  老师们看一下教科书第37页第5题,“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左边是平面图形,右边是立体图形,是一道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结合得很好的练习,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在做的时候,尽量让学生不凭借实物,而是借助表象进行推理。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以拿实物来画一画。第1、2、4行都很好判断,第3行怎么圈?老师们可以想一下,要不要圈球。一般的想法是,如果通过一些工具把球固定住,让铅笔始终垂直纸面,沿着球画大圆,就能够画出圆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很难画。不过我们认为理论上可行,数学上就应该认为能。如果学生圈出来是对的,但圈出来具体如何画就是一个问题了。在我们调查听课的时候,有一位学生圈了球,老师问他你能画出来吗?他说能,老师当时很惊喜,就问他:“你是怎么画的?”孩子回答的很精彩:“用硬纸壳把球紧紧地包起来,往桌子上一竖,再沿着硬纸壳的边缘画,就是圆了。”孩子很巧妙地将“用球画圆”转化为“用圆柱画圆”,解决了问题。老师们都知道“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数学中很多地方用到转化、化归的方法,我们的孩子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自觉地或者说自然地发现并使用了这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可见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低估。如果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学生就会让你惊喜的。

  (四)小结。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所以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求过多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实际上,在小学的几何教学中应在同一层次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面上进行扩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而不是加深难度。

  可以在浅层次的知识上设计巧妙的活动,并从中挖掘出很浓的数学味来。例如,我们听过一些认识立体图形的课,在用立体图形的拼搭活动中,学生们很少用到球,老师们都会问:“为什么不用球呢?”学生们会回答:“球呆不住,总滚”“球没有平平的面不容易搭稳”等等。那么在“球呆不住,总滚”这个问题上,可以从几何知识的角度进一步深化。有一节课,一个学生搭了一个“火箭发射台”,他用4个长方体稳稳地托起了1个球,我们感到很惊喜。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用到球,当老师发现这个男孩用到球后很高兴,就想给全班同学展示。由于学生们都是在小木板上拼搭的,教师在举起小木板给学生展示的时候,没拿稳,倒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没有把球再放上去,就匆忙地下课了。老师们可以想一下,学生用4个长方体稳稳地托起了1个球,这一现象里蕴含了深刻的数学知识,球不总是呆不住,让它呆住是有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球是能够呆住的,最少用3个支点确定一个平面就可以让球稳稳地呆住。学生虽然不能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但在操作活动中不自觉地或者说是自然地发现并使用了这一几何知识。说明学生是有这种思路的,是可以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在较浅的层次上,以直观的方式感受甚至理解较难的数学知识的。如果有时间的话,老师可以深入地挖掘。如把小球放上去,让学生观察这个结果,使学生对球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稳稳地呆住的,这一问题获得感性的认识。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刚才那个学生是怎样让球稳稳地呆住的,大家也来动手试一试。这样就使学生在较浅的层次上对较难的数学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并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了初步的体验。

  与前面提到的练习中的第5题一样,如何在浅层次上,设计巧妙的、学生能够操作、完成的活动,并在其中挖掘出很浓的数学味来,使学生对更深的几何知识获得感性的认识和初步的体验。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关于几何知识的教学就谈这么多。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课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有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谁能做到。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足球”、“茶叶桶”、“魔方”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转,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搭一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设计07-20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04-12

人教版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2-01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03-05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09-24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12-05

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12-17

《6和7认识》教学设计06-28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02-01